應用手工製麵原理改善機製麵條的品質
日期:2020-05-07

應用手工製麵原理改善機製麵條的品質

黃宏隆

社團法人中華食品安全管制系統發展協會 常務理事

 

摘 要

傳統的手工製麵方法,是一種技術與藝術的結合,其麵質與口感實為一般機器製造的麵條所無法比擬。品質好的麵條應該具備的條件,復水性好(麵條的滲透性好)、耐泡性好(煮熟的麵條耐久泡不易爛)、筋性好(麵條的Q性與咬感彈性佳)、爽滑性好(麵條的入口性與滑溜感好) 等四項基本性質。使用手工製麵能夠達到好品質的要求,可惜手工麵無法量產與自動化,成為最大的缺憾。現今製麵業為求快速與自動化量產,使用一般的製麵機生產,無法兼顧到麵條的品質,實為美中不足之事。傳統製麵方法中的加水量較高、有充足的醒麵熟成時間及多方向性的擀麵延壓方式等工序,是手工麵條的食感之所以優於機製麵條的三大主要原因。手工製麵師傅在製麵條的過程中,實蘊藏了諸多製麵之原理於其中而不自知,若能將這些原理應用在機製麵條上,則高品質且量產化的麵條生產模式,將不再是遙不可及。

關鍵詞:手工麵條、機製麵條、食感。


一、前言

愛吃麵食的人,想必有個共同的偏好,那就是喜歡手工麵條勝於機製麵條,如果您曾經品嚐過師傅親手現作的手工麵條,對於那種麵香濃厚、勁道十足與滑溜爽口的感覺,往往讓人回味無窮。究竟手工麵條的製作有什麼祕訣,在食感上會使人如此喜歡,而機製麵條的品質卻總是略遜一籌呢?在原因的探討上,我們從手工製麵的主要步驟、機製麵條的生產流程及對製麵原理進行深入了解的話,那就不難找到答案了。

二、手工製麵

手工製麵的主要步驟如下(詳見圖1):

1.用手揉麵,使材料混合均勻。

2.揉麵成圓糰狀,靜置讓其醒發(熟成)。

3.多方向擀壓麵皮成適當厚薄度。

4.用刀切出麵條。

傳統舊式的手工製麵,在和麵時,一般均使用木鉢或圓盆狀容器,先將麵粉、配料及水拌勻,再用力搓揉,使成均勻的麵糰後,再搓成圓球狀,蓋上布,然後放在桌上讓其醒發一段時間,才開始擀壓麵皮,擀至適當厚薄度後,再使用切麵刀切成細條狀而完成。為使麵糰的筋性形成更好,在揉麵過程中與擀麵前,有人甚至用粗布包裹麵糰後,以雙腳用力踐踏,此種製作景觀,現今已不復見了。

圖1、手工製麵的主要步驟

 

三、機製麵條

機製麵條之製作流程如下(詳見圖2):

1.用攪拌機將依序放入的材料混合均勻。

2.以壓麵滾輪將麵皮壓成適當厚薄度。

3.用機製滾輪麵刀,切出絲條狀。

圖2、機製麵朴的製作流程

 

自從製麵機問世之後,製麵的人可就是輕鬆多了,不但節省勞力時間且產量大增,同時,也不必因揉麵糰而弄得滿頭大汗。機器製麵時,先將原材料和水倒入混合桶中,由攪拌機攪拌均勻、筋性形成後,移至壓麵機,連續壓延至適當厚薄度後,經切麵機切條成型。操作上確是簡單俐落,但品質上一般總是不如手工麵條。

 

四、手工與機製麵條品質差異原因探討

    在瞭解兩種製麵法的簡易流程後,是否發現有什麼地方不一樣而導致麵條品質的差異呢?經我們解析後,理出其中主要的差異有三點:

(一)加水量不同

    手工麵因用手操作,力量較小,為使揉麵能成糰出筋,水量必須多加,使糰稍柔軟才能順利操作整型,一般的加水量約為麵粉量的45%左右。而機製麵條之加水量則少得多,一般只用30%左右,因為製麵機的力量較大,雖然麵塊呈乾硬狀,仍能被強迫且順利的壓成麵帶;但如果水量稍多,超過了35%以上,則麵皮將會黏附滾輪上而無法順利操作。

 

(二)麵糰醒發熟成與否

    用手工剛搓揉好的麵糰,其性質是呈現強韌的狀態,彈性強展性差,若此時立即用木棍予以擀壓,則麵糰收縮性強很不易操作。假使經過一段靜置的時間,則麵糰將會發生某些物化性質的改變,變成鬆軟易擀麵整型的狀態,此種醒麵熟成的過程,對麵質的提升而言,是個極為有利的步驟。反之,機製麵條因壓麵機的力量強大,不必等待醒麵的時間,即可壓成麵帶(一般機器製麵都省略此過程),但卻也對麵筋造成傷害而影響麵質。

 

(三)麵皮壓延的方法

    用手工擀麵,一般習慣擀成大圓片狀,擀麵時係以輻射狀多方向性的方式操作,此對於麵筋網狀結構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;但機製麵條的壓麵方式卻只能維持單一的方向,較為不利麵筋網狀組織的形成。

 

四、結語

手工麵條的質地與食感優於機製麵條,此乃因手工麵條之製作工序較能發揮麵粉之製麵適性,使麵糰於較佳的狀況下製成麵條。製麵機並不是做不出好麵條,而是必須懂得如何應用手工製麵的原理,調整製麵工序,並選擇適當的製麵機來配合,就能做出品質良好的麵條了。


 

參考文獻

1.黃宏隆、郭文怡、徐華強 (2002)。麵條加工技術,二版。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。

2.小田聞多(1991)。新めんの本。食品產業新聞社,東京

3.Guo, G., Shelton. D.R., Jackson, D.S. (2006). Comparison study of laboratory and pilot methods for Asian salted noodle processing. Journal of Food Science, 69(4):159~163.

4.Liu, X.Z. (2014).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 analysis of wheat flour food consumption in China. J Appl Eng Sci. Technol., 7:202.

5.Zhang, Na, and Ma, Guan-sheng (2016). Noodles, traditionally and today. Journal of Ethnic Foods, 3(3):209~212.

回上頁